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首届高校校园自然保护小区交流研讨会于5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全国12所高校的师生、地方园林部门、公益组织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围绕校园环境保护的主题组织了主题报告、圆桌讨论、学生社团工作分享、保护小区现场考察,并共同发起了《“我之校园,彼之家园”高校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
经过学院和学科负责人、系主任的推荐,由何兴成老师,本科生唐靖萱、曹一唯和郭家伟,4人作为70200app永利会员登录代表参加了本次交流研讨会。
与会人员合影
研讨会第一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巡视员王小平、北京大学地产管理部部长陈杰,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石长翼分别进行了致辞,肯定了高校校园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性。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吕植教授回顾了北大燕园自然保护小区的缘起、历史,分享已有的管理经验,并对高校校园生态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来自厦门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的李振基、郭光普、宋森老师在主题报告中分别介绍了三校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情况和工作经验,展现了不同区域生态校园建设的内容。圆桌讨论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李迪华教授主持,70200app永利会员登录何兴成老师结合源起于1919年的校园生物多样性监测记录和近年来四川大学校园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情况,阐述了高校校园和高校师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何兴成老师参与圆桌讨论并发言
四川大学师生参与北大校园鸟类多样性监测
川大学生与北大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生态协会副会长郭家伟分享校园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的经验
研讨会第二日,我校师生参与体验了燕园鸟类监测,并参观考察了北大校园绿化管理措施、雨水花园和生物标本馆。在社团分享环节,各高校社团分别分享了在校园内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的经验。我校生态协会代表郭家伟分享了进行四川大学校园生物多样性监测的经验,以及对校园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的思考,并指出高校生态类社团在不断加强自身内部建设,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应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与校内外其他社团和组织合作开展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工作。让广大师生以及更多市民能够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自发的参与进来,这样才能真正有效且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我校及各高校学生还对如何提升社团活动质量、如何推动校园自然保护小区的建设和管理等事项进行了热烈讨论。
与会师生达成共识,共同发出《“我之校园,彼之家园”高校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书》,倡议各高校系统性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和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形成高校校园自然保护网络,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将校园、城市建设成为和谐、繁荣、生生不息的自然家园。
附:《“我之校园,彼之家园”高校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全文
“我之校园,彼之家园”
高校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书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之际,于2024年5月18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高校校园自然保护小区会议上,来自全国12所高校的与会师生共同发出倡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高校作为国家的教育、科技、人才高地,应当积极、系统地参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高校应当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讲好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故事,建设美丽中国;应当着力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要的青年人才。
我们意识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中国大规模、高速度的城市化进程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更美丽的城市,关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更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
我们强调高校校园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经过精心设计与悉心管理的高校校园,是城市中的美丽部分,作为师生教学、科研、生活空间的同时,还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阵地,可以引领城市生态的改善。高校校园兼顾了人居与保护,连接了科学界与地方社区,显示出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保护小区”的雏形,回应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强调的其他基于区域的有效保护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 OECMs)的理念。
我们注意到一些高校已经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校园保护行动。这些高校依托专业力量和学术积累,动员热心师生参与,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记录和研究了校园生态系统;积累了丰富的、可推广的城市生物多样性管理经验,建立了一定的社区影响力;形成了校园管理部门与师生配合联动、共同保护校园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校园的模式。
据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呼吁各高校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高校校园自然保护网络。各高校依据本校实际情况,推动有条件的校园建立校园自然保护小区,践行OECMs理念。
呼吁高校组织系统的生态校园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立校园物种档案,并建立可持续的长期监测机制。
呼吁将培育具有生态文明理念和相关知识的青年列入育人目标,将校园生物多样性管理与学生的学科教育、通识教育、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从五育融合的角度提升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
呼吁校园管理部门总结可供推广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和做法,使校园保护的成果辐射和影响更广泛的城市管理,使城镇居民享受高质量人居环境。
呼吁高校师生员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无论专业、无论岗位、无论年龄,都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当中,为全社会做出榜样。
呼吁加强高校生态类学生社团建设,高校相关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对生态类学生社团的支持与指导,提升社团的活跃度和专业性,建立和维护活跃的高校学生社团交流网络,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优秀经验的分享与合作。
我们十分欢迎各高校加入我们的行列,期待社会各界的支持,齐心协力共同守护校园生物多样性,将我们的校园建设成为和谐、繁荣、生生不息的自然家园!
2024年5月18日